■汪梅
在理县广袤的土地上,一场绿色革命正在悄然进行。这里,绿水青山不仅是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更是理县人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近年来,理县走出了一条符合县情、顺应人民期盼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十年造林成效显著
干旱河谷焕发生机
在理县的干旱河谷地带,曾经是一片荒芜和贫瘠。然而,经过长达10年的造林绿化行动,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林业部门与当地群众携手,采用鱼鳞坑大穴、水平带状整地等治山造林技术,累计投入资金1183.2万元,人工造林1.24万亩,森林管护面积超365万亩。其中,碳汇新型造林项目成为全国瞩目的生态治理典范。
“我们选用侧柏、岷江柏等树种,通过科学管理和精心养护,让这片曾经干旱贫瘠的土地重新披上绿装。”理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岳文强介绍说。同时,理县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对辖区4处自然保护地采取严格保护措施,严厉打击生态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生态系统原真性和生态链安全。
环境保护成果斐然
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理县同样不遗余力。制定印发《理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聚焦工业企业、居民生活和农业面源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通过完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配套设施,理县全域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垃圾站苍蝇满天飞、厕所臭气熏天、自来水下雨就变浑的现象一去不复返。”理县蒲溪乡群众如是说。据统计,今年以来,理县细颗粒物(PM2.5)浓度同比下降26.9%,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同比下降11.1%,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保持100%。杂谷脑河五里界牌出境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理县对环境保护的坚定承诺和不懈努力。
强化地质灾害防治
科学规划生态保护
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的保护上,理县同样展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科学编制《理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严格按照“三不留、一毁闭”要求,完成理县沙坝海子沟金矿、理县沙坪坝铜多金属矿2宗矿业权退出及生态修复,关停县域内10家过期经营砂石生产单位,重新组建理县承启水资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规范全县砂石运营。
此外,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理县不断强化监测预警、科技装备水平和重大灾情预测预报体系,进一步提高了灾情预报精确度和灾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水平,通过扎实推进全县28个地灾点治理项目,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我们深知绿色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坚持。”理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陈孟表示。
绿色引领乡村振兴
生态产业齐头并进
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理县坚持以绿为景、依绿兴业。紧扣冰雪、避暑“两个胜地”定位培育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森林旅游、林下菌业等新业态。通过优化“一环四景”发展布局,实现了“生态景区+精品果园+休闲旅游+村民增收”相得益彰的发展局面。
2023年,理县毕棚沟景区进入全国冬季热门景区前20,鹧鸪山自然公园滑雪场作为全民冰雪运动典范登上央视。“现在,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多亏了这些绿色产业。”米亚罗镇村民感慨地说。如今,无论是漫步在郁郁葱葱的林间小道,还是徜徉在风景如画的冰雪世界,都能感受到这片土地散发出的勃勃生机和无限魅力。
展望未来,理县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努力将理县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现代化绿色县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