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工作报告

阿坝州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0-02-21 17时09分
字体:
访问量:12
分享到:

阿坝州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2月4日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州长  吴泽刚

各位代表:

  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州崛起危难、从困境中奋起的一年。面对维护社会稳定、灾后恢复重建和加快发展的繁重任务,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州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超常努力,全力推进“两个加快”,实现经济快速回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保持和谐稳定,圆满完成了州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灾后恢复重建全力推进,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克服道路交通不畅、施工条件差、有效施工期短、建筑成本高、次生灾害多等不利因素,在对口援建省市的鼎力帮助下,灾后恢复重建快速、高效推进。

  群众安居成效显著。始终把群众安居作为首要任务,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城乡住房重建、牧民定居行动、帐篷新生活行动、高半山“四改两建调结构”、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全面完成灾区农房重建,59531户受灾群众喜迁新居。超额完成牧民定居年度任务,建成103个定居点、86个村民活动中心,10433户牧民、1211户病区群众住进新房,4.15万顶帐篷及配套设施全部发放到位。509个高半山村寨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全面完成28831户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城镇住房重建竣工7607户,建成廉租房2834套、安居房3188套。完成减灾安居工程1024户、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4476户。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从灾区到牧区、从高山到河谷、从乡村到城镇,50余万城乡居民搬新居、住新房,享受到现代文明成果。

  公共服务设施极大提升。开工建设学校205所、竣工142所,开工建设乡镇以上医疗卫生机构181个、竣工145个,建成了一批抗震设防标准高、设计理念新、配套设施全的新学校、新医院。1.2万异地寄读的中小学生全部返回崭新校园学习。实施国家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羌族博物馆等文化体育、广播影视项目开工建设。一批安全、牢固、放心的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

  城乡面貌极大改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映秀镇灾后重建规划,加快实施进度。汶川、茂县等重点城镇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重灾区市政设施功能基本恢复。下大力气开展“五乱”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坚持“四注重、四提升”、“三打破、三提高”,着力打造90个农房重建、牧民定居示范村,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新气象。

  重大基础设施恢复重建高效推进。以大项目、大投入推进交通大发展,11个交通运输部对口帮扶项目、21条国省干道及重要经济干线全面开工。地震周年,都江堰至映秀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映秀至汶川实现双向通车。9月底,九寨沟县城至青龙桥、双河至黄土梁旅游复兴通道基本建成。完成茂县至黑水、卓克基至小金、小金至丹巴、达维至夹金山公路恢复重建。映秀至汶川高速路开工建设,汶川至马尔康、汶川至九寨沟、九寨沟至绵阳等高速公路、巴郎山和雪山梁隧道、成兰铁路、红原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恢复重建通信基站1137个、光缆4889公里,通信能力超过震前水平。

  生态修复进展顺利。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33万亩、封育草原493万亩、草原补播150万亩,种植优良牧草19.2万亩,恢复森林植被2.68万亩。灭鼠治虫395万亩,治理沙化土地1.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3.4平方公里。整理复垦灾毁耕地17.5万亩,治理地质灾害49处。

  对口援建卓有成效。援建省市以最大的力度、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成效给予灾区巨大支持,广大援建人员不畏艰险,坚守一线,科学务实,连续奋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投入资金162.2亿元,开工援建项目733个,完工383个,一大批援建工程交付使用。

  二、经济强劲回升,主要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2009年,是我州经济增速最快、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实现生产总值109.6亿元,增长36%,超过震前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2亿元,增长88.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4亿元,增长18.2%。

  投资消费拉动强劲。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力筹措建设资金,加快项目进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1.3亿元,增长3.3倍,创历史新高。累计开工灾后恢复重建项目1651个、占规划中期调整后项目数的50.3%,完工603个、完工率18.4%;完成投资304.1亿元,占概算总投资的38.4%。实施扩大内需项目719个,开工612个,竣工257个,完成投资10.4亿元。重大建设项目支撑作用明显,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

  参加第十届西博会等重大经贸投资洽谈活动,产业转移、对接取得新进展。签订协议合作项目18个,履约项目52个,到位国内省外资金28.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2万美元。新建和改造“万村千乡”农家店117家,连锁经营初具规模。城乡市场繁荣,商品供应充足,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亿元,增长26.9%。

  农村经济大幅增长。启动农产品风险金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现代畜牧产业示范项目取得实效。特色效益农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基地快速恢复,产业带初具规模。稳定共赢的农畜产品销售机制基本形成,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纵深推进。冬草储备和牲畜出栏力度加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成效明显,农畜产品良种率、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恢复发展特色产业基地83.6万亩,特色农产品达103.6万吨。粮食总产量达17万吨,增长11%。肉、奶产量分别达8.9万吨和10.6万吨,分别增长7.9%和2.4%。

  工业经济逐月攀升。实施“北上、聚集、外联”战略,汶川漩口、茂县土门、成都-阿坝等园区建设进展顺利。7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恢复生产,发电量、电解铝等主要产品产量成倍增长。企业技改力度加大,工业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规模化、集约化、新兴工业化发展新格局已具轮廓。四川阿坝州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工作进展顺利。受损电站基本恢复发电,全州并网运行水电装机达238万千瓦,新增水电装机36万千瓦,恢复输变电线路1324公里。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7.7亿元,增长10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7亿元,增长91.6%。

  旅游经济快速复苏。旅游基础设施恢复步伐加快。开通京、沪、杭直飞航线,航空客源和西北市场得到巩固拓展,九黄机场进出港旅客175万人次,增长161%,超过震前水平。汶川三江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地震遗址参观亮点凸显。全州建成一批民族特色旅游乡村。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演艺、购物市场秩序日趋规范,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州接待海内外游客51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1亿元,分别增长157%和135%。

  财税收入大幅回升。突出支柱税源、巩固现有税源、培育后续税源,挖掘税收潜力,加大依法治税力度,加强税收管理,促进税收增长,国税收入5.8亿元,增长28.9%;地税收入6.9亿元,增长104.5%。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恢复发展,减免税收1.3亿元,财产损失税前扣除10.2亿元。公共财政意识加强,克服减收增支困难,优化支出结构,注重资金整合,狠抓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筹措、调度和管理,加大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重点支出保障有力,财政运行平稳。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2.6亿元,增长61.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亿元,超额完成计划2亿元,增长90.9%。财政总收入159.4亿元,增长43.9%。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5.4亿元,增长33.5%。

  金融运行保持平稳。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统筹信贷投向,加大贷款投放力度,重点支持基础设施、产业重建、农房重建和牧民定居建设,信贷总量保持合理增长。启动因灾损失贷款核销和不良贷款重组减免工作。落实银企帮扶措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缓解。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6.4亿元,增长55.4%;各项贷款余额123.9亿元,增长32.7%;城乡居民储蓄余额84.9亿元,增长39.4%。保险业健康发展,实现保费收入1.6亿元,增长30.6%。

  三、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城乡居民大幅增收。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兑现各类补贴2.5亿元,受益农牧民60万人次。实施农机具、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农牧民领取补贴2237万元,受益农户达4.5万户。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0.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1亿元。大幅度提高村组干部基本报酬和办公经费补助标准。按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全面兑现教师绩效工资。着手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066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70元、增长18.1%;两项群众增收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

  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全州“九大民生工程”投入资金39.4亿元,比上年增加26.9亿元,增长215.2%。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病区疾病防控能力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牧民收入有所增长,执政基础得到巩固,3.7万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落实就业和劳动保障优惠政策,五大重点群体就业创业8.6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7707人,城镇新增就业5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在全国率先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因灾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阿坝师专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范围,森工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全部纳入州级统筹,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三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州。24.9万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月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25元和21元,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城乡医疗救助13.3万人次,资助17.6万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建、改扩建敬老院8所,集中供养人数达到2180人。农村公路和客运站恢复重建基本完成。清理疏通河道83公里,新增恢复灌面1.2万亩,10万人的饮水安全得到解决。新建修复沼气池6800口,发放生物质炉6559套。编制《阿坝州生态州规划》,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调查评估,6户省挂牌限期治污企业完成治理任务,空气、出境断面水质保持优良。加强“四保一储备”工作,确保灾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13.6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免除学杂费,8.9万学生享受寄宿制生活补助。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有序推进,4135名学生到内地中职校免费就读。“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学校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得到加强。广泛开展感恩报国教育。争取援建支持,强化师资培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特殊教育有效推进。阿坝师专灾后重建全面启动。

  科技创新稳步推进。农业科技“三大行动”深入开展,科普惠农项目成效明显,培训农牧民46万人次。启动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试点,培育民营科技企业41家,川西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太阳能科技示范”工程。藏羌新药研发取得新成果。成功申报地理标志产品2个、争创四川名牌产品2个、申请专利26项。科普热线服务功能上档升级,茂县、九寨沟县成功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县。

  卫生和人口计生事业快速发展。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州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乙”综合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及66.7万农牧民,补助医疗费用5700万元。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免费接种疫苗11万人。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增强。农村住院分娩补助4070人,免费治疗白内障患者546人。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市场专项整治,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三项制度”全面落实,再生育工程有效实施。计划生育率达97.96%,人口自然增长率5.41‰。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设立阿坝感恩日,成功推出《羌魂》、《5·12大型诗歌音画》等优秀文艺作品。第三次文物普查顺利推进。藏羌碉楼与村寨抢救保护进展有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省到州广播电视环网工程扎实推进,州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覆盖全州县城,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批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健身广场投入使用,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汶川特大地震阿坝州抗震救灾志》编纂全面启动。抗震救灾档案抢救保护成果丰硕。州县粮食风险储备、粮食清仓查库高质量完成。红十字会工作得到加强,红十字博爱学校、卫生院和新村建设快速推进。水电移民工作顺利实施。为牧区群众编译提供了大量藏文实用读物。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工作、新闻出版、外事台侨、气象、防震减灾、无线电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高举“三个维护”旗帜,主动防范、有效应对境内外分裂活动,实现“三个坚决防止”目标,确保了建国60周年大庆、敏感时期社会大局稳定。实行五级维稳工作责任制,完善边远乡镇军警民联防机制。启动阿坝县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试点,积极探索维护藏区稳定和推进藏区发展的长效机制。基层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重点地区突出治安问题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严厉打击涉灾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加强安全保密工作。深入开展“五反”斗争,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全州政治稳定、社会稳定、边界稳定、治安稳定。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

  民族宗教工作得到加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保障民族平等权利。规范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加强民族古籍整理,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中央、省表彰。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制定发布《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管理暂行办法》,巩固寺庙爱国主义教育成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给予1114名老弱病残僧尼和1393名寺管会组成人员生活补助,维修改造一批宗教活动场所。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健全民主制度,深化民主管理。加强政府立法工作,向州人大常委会提交宗教事务、生态环境保护、草原管理、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民族自治法规草案4件,办理州人大代表、州政协委员议案提案和建议意见157件。“五五”普法深入推进,法律“五进”活动广泛开展。依法治寺、依法治校、依法治企扎实有效,社会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完善规章制度,政府规范管理取得新进步

  资金和项目监管有力有效。先后制发了一系列加强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和重大项目的资金管理、预算评审管理、规划建设管理、效能监察的办法和规定,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工作程序,强化监督检查。对各方面、各领域的重大项目实施全程审计监督。深入贯彻惩治和预防腐败实施纲要,及时督促整改发现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特殊党费”等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监管做到公开透明。严肃财经纪律,认真开展“小金库”治理。有效促进科学重建、阳光重建、廉洁重建。

  改革深入推进。组建阿坝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搭建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矿权招拍挂和国有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行为进一步规范,自成立以来,建设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招投标节约资金3.1亿元。资源有偿开发利用取得重大突破,与国电、华电、中水等中央大企业签订资源入股开发协议。公布首批禁止开发水电区域。积极探索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益共享新机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农村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粮食、金融、供销、医药卫生等改革顺利推进。

  社会管理能力提高。强化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大幅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积极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体系。修订应急预案,强化基层能力建设,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行政效能得到提升。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40项,清理废除规范性文件326件,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39项。深化政府信息公开,“中国阿坝州”门户网站改版升级,政务调研、政务督办和统计工作扎实推进。明确每月工作重点,按季度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针对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适时采取应对措施。

  各位代表,我们取得上述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亲切关怀,对口援建省市无私援助、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州委正确领导,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州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州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驻州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政法干警、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援建省市人民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州经济还处于恢复发展期,发展不足、投入不足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产业基础差、效益不高、发展不平衡、节能减排压力大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仍未根本解决。同时,征地拆迁、失地农牧民长远生计、稳定就业、持续增收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社会公共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政府职能转变还存在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部分地方和部门发展思路不开阔,少数干部责任心不强、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低,行政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0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我州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攻坚年、决胜年,也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年。在充满希望和机遇、也充满挑战和考验的征途上,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2010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和国家支持藏区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一手抓灾后重建促发展、一手抓反分裂促稳定不动摇,优质高效加快重建步伐,着力强化投资拉动,深入推进开放合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资源有效转化,全面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全面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态势,全面推动“一强一地两区”建设进程,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全力以赴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阿坝。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州生产总值126亿元,增长13%。基本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7.5亿元,增长32.7%。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4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1亿元,增长13.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围绕以上目标任务,我们将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加快灾区民生工程建设。继续把住房、学校、医院恢复重建摆在优先位置,保质保量完成重建任务。5月底,基本完成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874户。9月底,全面完成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恢复重建,汶川县城、映秀镇基本框架建成,形成城镇基本功能并初具规模。灾区基本公共服务超过震前水平。

  加快交通恢复重建。围绕创建“交通典范州”目标,大力恢复提高交通保障能力。黑水至中壤口、卧龙至日隆、日隆至小金、茂县至北川、川主寺至平武等10条公路建成交工。汶川至马尔康、汶川至川主寺、映秀至卧龙公路基本完成改建任务。加快推进茂县至绵竹、映秀至都江堰、黄土梁隧道、垭口山隧道和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巴郎山隧道、雪山梁隧道、阿坝县至青海久治公路、红原机场和成兰铁路。加快汶川至马尔康、汶川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积极做好九寨沟至绵阳、马尔康至甘孜界、马尔康至青海界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完成九黄机场三期改扩建,加快实现口岸开放。认真实施交通扶贫项目,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任务。

  加快生态修复进程。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加快大熊猫栖息地修复、森林植被恢复、林地生态监测、自然保护区重建等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强化专项用材调运、使用和管理。科学推进江河、干旱河谷综合治理,治理重大地质灾害200处、水土流失70平方公里,有效防范次生灾害。

  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投资拉动,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抓投资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保持投资持续增长,扎实推进“三年超千亿”目标实现。合理调配施工力量,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尽快竣工一批项目。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抓紧项目立项审批,尽快开工一批项目。围绕调整产业结构、优势资源开发、重大民生需求、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储备一批项目。进一步完善交通项目代建制。扎实做好水电移民工作,有序开发水电资源。创造优良建设环境,杜绝任何形式的阻工现象发生。安排重大项目120项,计划投资204.7亿元。

  调整优化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畜牧业、现代农业示范县建设。完成113个高半山村“四改两建调结构”。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特色蔬菜、水果、马铃薯、中药材基地发展到85万亩,栽培高原中低温食用菌2000万袋。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设施农业。大力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新增灌面3000亩、恢复改善灌面7000亩、新建农村沼气3000口、发放生物质炉5000套。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壮大重点龙头企业,扩大农产品原料基地。扶持专合组织健康快速发展,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系、风险防范和稳定增收机制。加强农产品市场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加大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和保护。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7万吨;肉、奶产量分别达10万吨和10.8万吨。

  狠抓重点产业,推动工业上档升级。深入实施“北上、聚集、外联”、“4+X”发展战略,坚持在搬迁中升级、在聚集中发展、在“飞地”上跨越。狠抓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园区吸纳功能和承载能力。引导重建、迁建、转移和配套企业向园区集中,调整产业内部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15户入园企业尽早建成投产。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培育壮大技术基础好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着力打造一批对经济拉动作用大的重点产品和名牌产品。支持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完成阿坝铝厂9万吨电解铝、治权紫坪水泥100万吨等重大技改扩能项目。

  建成狮子坪、古城和猛固桥等水电站,恢复和新增水电装机120万千瓦。加快新百花、威州110千伏安变电站和二台山至百花110千伏输变电线路等一批电网建设,建成茂县东兴、槽木、庙坪和理县下孟220千伏安变电站,缓解电力网络瓶颈制约。启动回龙至汶川220千伏输变电线路、色尔古500千伏安变电站建设,逐步解决杂谷脑和黑水河流域电力送出受限问题。

  加速旅游振兴,推进服务业大发展。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规范精品线路标识标牌。实现达古冰川正式对外开游。推进汶川震中遗址纪念地建设。打造黄龙、映秀国家5A级景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完善自驾游服务,开展农牧民旅游服务技能培训。突出餐饮文化特色,增强旅游商品文化创意,努力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优化营销战略,做强网络营销平台,力争开通广州、深圳直飞航线,巩固航空客源、西北及成渝市场,恢复拓展亚洲国际市场。进一步规范演艺、购物市场秩序,构建行业诚信体系,妥善处理旅游投诉。确保接待海内外游客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3亿元。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大力实施家电、农机具、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促进消费政策。加快城乡市场服务体系重建,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强市场物价和产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生产行为,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强化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组织“开放合作年”各项工作。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积极参加重大投资经贸洽谈活动,推进园区招商、企业招商和产业链组团招商。探索建立与对口援建省市长期稳定、合作共赢的招商机制,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招商引资环境。继续抓好重点企业、重点商品进出口工作,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力争引进国内省外资金2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实现对外贸易出口总值700万美元。

  加强财税金融工作。强化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大力培植财源。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惠民生、保稳定的支出需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性资金的放大效应,吸纳和动员社会资本投入。健全财政监督管理机制,推进支出绩效考评,启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创新支农投入机制,深化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支持金融机构有效整合信贷资源,保持信贷总量均衡合理增长。加强信贷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的协调配合,大力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民生工程、园区建设和企业迁建。积极核销地震造成的不良贷款。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快保险业发展。

  三、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精心编制“十二五”规划。按照建设“一强一地两区”的目标,深刻分析变化的州情,登高望远、承前启后、体现特色、突出重点,完成重大课题研究,做好与国家、省规划的对接和衔接,科学编制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提高规划的预见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深入推进改革。加大资源有偿开发和就地转化力度,加强探矿权、采矿权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开发水平。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规范林业企业管理。全面实施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和增值税转型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投资、医药卫生、教育、文化和司法体制改革。搞好征地补偿制度和农村信用社改革。

  培育发展县域经济。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建立机制等措施,缩小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积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强化产业支撑,壮大县域经济实力。重灾县要强化投资拉动,深化对口合作,培育新兴产业,着力新跨越;非重灾县要发挥比较优势,壮大特色产业,寻求项目支撑,力求新突破。

  提升环境保护能力。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启动氯酸盐、蓝宝石、电石、工业硅生产等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整治污染企业,加快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及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型清洁能源。加强城乡饮用水源地监督管理和示范工程建设。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深入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强化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土地管理模式,严防闲置浪费土地,确保耕地保有量7.95万公顷、基本农田6.38万公顷,复垦整理新增耕地300公顷。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灾避灾能力。加强装备设施建设,提高预报预测水平。推进减灾救灾综合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健全社会动员和灾害应急机制,提高地震、气象、森林草原防火、防汛抗旱、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健全救灾物资管理使用制度,提高灾害救助能力。

  四、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扎实推进群众安居乐业。集中建设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100个特色魅力乡镇、100个精品旅游村寨和100个幸福美丽村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收入和幸福满意度,示范带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马尔康、金川、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6县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建成安居房、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4951套,缓解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搞好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设。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遵循“规划先行、统筹兼顾,典型示范、分类指导,标本兼治、巩固提高,以人为本、整体推进”的原则,增添设施、塑造风貌、健全机制、清整建筑立面,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扎实推进“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深入开展九环线千里文明走廊创建活动,巩固提高精神文明连片创建成果。加强群众环保教育,增强卫生意识,养成文明习惯。

  整体推进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按照四年任务三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完成405个定居点、2.57万户、12.85万人的年度任务,建成279个村民活动中心,完成配套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帐篷新生活行动设施设备。以定居点为核心,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实现“家家有定居房、村村有活动中心,牧民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畜牧业经济有新发展”的目标。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坚持治穷、治病、治愚相结合,重点实施144个村的整村推进和产业结构调整、120个村的易地搬迁,落实好易地育人、安全饮水、卫生防治、更换粮食、社会保障、科技攻关等年度任务。推进地下水调查与安全供水示范工程,打井160口。坚持开发式扶贫,改善6.56万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

  努力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畅通就业渠道,拓宽就业领域,开发就业岗位,深化就业援助,提升就业能力,大力促进五大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100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建立对口援助劳务输出基地,拓展州外劳务市场。整合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实施“万人技能培训”工程,推广订单、定向培训,打造阿坝劳务品牌。输出农村劳动力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5亿元。

  完善社保体系。搞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政策,推进农民工参加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实施养老、工伤保险州级统收统支和医疗、生育保险州级调剂金制度。妥善解决社会保险历史遗留问题。扎实做好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推行分类施保,做到应保尽保。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水平和集中供养率。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解决低保边缘群体、低收入群体的临时生活困难。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切实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把群众增收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及时、足额兑现支农惠农政策,提高农牧民增收致富能力。按政策稳妥兑现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卫生和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部分优抚对象待遇。

  五、大力推进社会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好新一轮十年行动计划,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提高学前和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强化师资队伍培训,提高学校管理能力。开展高中及中职教师招聘试点,完善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制度。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加强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学生管理。大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力度。大力推进民族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实施“太阳能科技示范工程”试点。开展科技惠民活动,完善科普热线服务功能。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新建、完善一批科普示范基地,扩展示范带动面。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品牌。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推进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提升旅游沿线和景区医疗急救能力。大力发展民族医药。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和计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力度,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做好灾区再生育服务,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做好妇女儿童《两纲》终期评估,促进妇女儿童工作健康发展。搞好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加强红十字会六大体系建设,做好残疾人、老龄工作。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藏羌文化走廊建设,建立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集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加大文化传承人扶持和对外文化交流力度,提升藏羌文化影响力。实施文化体育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参加省少数民族艺术节、省运会、省民运会和省残运会。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成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加强档案管理,完成第二轮修志。

  六、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紧紧抓住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高度警惕、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坚决打击分裂祖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经济社会发展的犯罪行为。继续推进阿坝县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试点。充实基层维稳力量,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寺庙清理整顿成果。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完善军警民联建、联防、联动、联治机制,提高维稳整体协防水平和机动处置能力,全力维护政治稳定、社会稳定、边界稳定、治安稳定。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快村民自治规范化进程,完成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加大政务、厂务和村务公开力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完成“五五”普法任务,编制“六五”普法规划,扎实开展依法治理,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提高法律援助质量,做到应援尽援。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州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接受公民、社会和新闻舆论的监督,健全约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制度,认真办理和落实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深入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活动。抓好民族古籍的抢救、保护、整理和出版工作,加强民族语言文字规范使用。广泛团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深入开展“爱国爱教、持戒守法、助民为乐”主题活动,促进宣传教育常态化、服务群众奉献化、寺庙管理法制化、宗教活动规范化、宗教关系和谐化。

  完善社会管理。健全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推进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制定《阿坝州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实施办法,完善预案体系,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强化预案演练和应急值守。深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妥善处理工程建设、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涉法涉诉、涉灾涉校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强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支持县级常态民兵分队和乡镇应急民兵分队建设,提高综合保障效能。积极开展国防动员“五个一”和警地共建“双平安”活动,增强全民国防意识。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做好征兵、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工作。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和军警民共建活动,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七、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建设学习型政府。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强化学习动力,构筑学习平台,不断提升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重视研究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善于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从政策和机制的层面提出对策措施,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增强政府工作的战略性和前瞻性,以新认识、新思路、新举措,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建设服务型政府。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精减审批项目,优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健全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和事务性活动,推行行政问责和政府绩效评估试点。倍加珍惜对口支援的大好机遇,切实搞好保障服务,创造优质政务环境。

  建设法治型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做好政府立法工作。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确保法律法规正确实施。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加强行政复议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制度。

  建设廉洁型政府。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发扬勤俭清廉优良作风,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注重发挥监察、审计的职能作用,创新监管方式,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性资金、社会捐赠资金、重大投资项目的监察和审计,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各位代表,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完成政府各项任务,工作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阿坝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