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本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阿坝州“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3-03-26 16时01分
字体:
访问量:12
分享到:

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阿坝州“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阿府办发〔2013〕17号

各县人民政府,州直有关部门:

  《阿坝州“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已经州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3月22日

阿坝州“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州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按照《四川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阿坝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阿坝州关于加快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决定》和州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四川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阿府发〔2012〕4号)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州科技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十一五”科技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灾后恢复重建、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努力推进科技进步,科技服务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支撑重大产业开发、民生工程建设等作用日益凸显。

  ——科技计划投入显著增长。全州共立项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20项,投入项目引导资金5287.5万元,较“十五”增加3608.3万元。其中:争取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6项,资金2930.5万元,较“十五”增加2501万元;州本级科技计划立项134项,资金2357万元,较“十五”增加1507.3万元(其中:“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计划立项97项,资金1257万元,较“十五”增加407.3万元;新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计划立项36项,资金700万元;新设立“科技型企业创业风险投资资金”计划立项1项,资金400万元)。全州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DP)比重达0.08%。

  ——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各行业形成科技成果108项,其中获得政府科技进步奖74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州科技进步奖62项),较“十五”增加37项。科技成果转化率54%,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知识产权工作有新突破。进一步完善了《阿坝州知识产权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同德阳、绵阳等市共同签署了《四川省八市州专利行政执法协作协议》,形成了跨区域专利执法协作体系。完成专利申请197件,较“十五”增加71件。

  ——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政府主导科技服务成效显著。出台了《中共阿坝州委、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阿坝的决定》、《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鼓励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阿坝州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完善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规定。州政府和茂县、红原县政府通过四川省2007—2008年度科技进步考核。

  二是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初步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人才为保障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建设创新型企业13家、省知识产权试点企业3家、州民营科技企业46家。

  三是科技服务灾后重建、民生工程取得新成效。针对灾后公益设施、民房重建抗震设防技术需求,依托对口援建省市,引进应用“房屋建筑抗震设计与建筑工艺”、“植生性档土块”等多项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和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适时示范、推广太阳能技术,在灾区民房重建、牧民定居点建设中先行建立太阳能科技示范村的基础上,依托各级各类项目,在全州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风光一体化路灯等59600余台(套),极大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及时组织新型实用帐篷示范应用与推广普及,深受牧民群众欢迎;大力开展“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产业结构调整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了产业有效调整,加强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科技攻关的协调配合工作,各项研究顺利推进。

  四是科普机制逐步完善,科普能力明显提高。完善了阿坝州科普工作协调会议制度,科技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科普投入明显增加,科普宣传和培训取得实效。新增省级科普基地2个;编印《科技惠农兴村实用技术丛书》等科普资料66万余册;组织科技人员深入13个县132个乡(镇)开展科普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发放科普资料56万余册,咨询137万余人次,培训113万余人次。

  五是中藏药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进中藏药科技产业发展,中藏药材种植在地面积达10.1万亩,野生抚育面积10.8万亩,分别较“十五”增长了4.3、3.3倍。全州药业企业达26家,其中:基地企业21家、加工企业5家。瓦布贝母被2010年新版《药典》收载,金川秦艽、九寨刀党、松贝(松潘产区)被国家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藏药新药研发——夏萨德西胶囊获临床一期批件,新荷花生态药业川贝母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

  ——科技交流与交易进展加快。全方位加强同州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发挥州科技顾问团联系州内外专家的桥梁作用,举办专家咨询会11次,有针对性地邀请知名专家、院士到我州考察、指导科技工作。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实施科技合作项目23项,柔性引进科技人才479人次。启动网上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交易平台,实现了技术交易零突破。

  五年来,阿坝州科技事业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还面临科技投入不足,基础条件差,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实用新技术推广应用能力弱,科技人才缺乏、科普能力亟待提高等困难和问题,还需在“十二五”时期努力解决。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国家明确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的优先地位,给予了特殊政策支持。州委、州政府建设四川经济西进桥头堡的重大部署与国家支持的重点和方向高度吻合。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是我州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推进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搞好生态建设和改善民生的战略机遇。中央明确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对于经济欠发达的我州来讲,潜力巨大,将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推进重点产业项目,是我州发展新型经济,建设民族地区新的增长极的长期机遇。国家和省正在研究制定促进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的专项规划,这将有利于保持地震灾区支持政策的连续性,用好这些政策,放大政策效应,不仅有利于灾区恢复振兴,也有利于解决全州的发展难题。通过对口援建,我州与援建省、市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发展好友好合作关系,必将有力增强我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四川藏区工作座谈会后,中央和省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入,把支持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大力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开展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州的发展,这为我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科技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要充分把握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谋划好未来五年科技发展,乘势而上,整合资源,加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一强一地两区”发展目标和全面提升“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强化科技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引领作用,为我州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科技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重点引导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科技发展,不断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推进科技事业发展,以科技进步促进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产业集群化,为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后劲。

  2.立足州情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整合科技资源,统筹安排,重点突破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以项目为载体,重点抓好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立足州情,积极申报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支撑、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资金等科技计划项目,为我州重大科技项目研究、科技产业开展提供项目支撑。

  3.人才优先与激励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是科技创新第一资本的理念,建立和完善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努力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瓶颈,加强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逐步掌握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并获得知识产权。同时,对核心技术进行产业化转化,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5.科技与教育、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技与教育相结合,大力加强科技培训和科普教育工作;坚持科学技术普及与提高素质相结合,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二、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

  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围绕支柱、特色产业,整合科技资源,以科技项目为载体,强化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突破技术瓶颈。促进交流与合作,引进和研发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形成产业化集群。坚持以人为本,优化科技队伍结构,激活科技人才,强化科技服务。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保护知识产权,实施技术标准和品牌战略,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1.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人才为保障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使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明显加快、效益显著提高。

  2.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州、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科技投入分别达到同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3.5%和2%以上。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广应用农牧业生产先进实用技术累计达到100项以上,转化工业生产技术创新成果累计达50项以上。

  3.建立完善政府、企业、中介服务组织相结合的多渠道科技服务体系,科学技术普及率和实用技术培训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75%,人均科普经费州、县分别达到1.0元和0.8元。

  4.完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人才资源配置机制,激活科技人才,壮大科技力量,优化科技人才队伍,强化科技服务。

  5.大力发展道地中藏药材产业。到“十二五”末,以草本药材为主种植在地规模达到15万亩以上,年可采收面积达到4万亩以上,年实现社会产值24000万元以上;以木本药材为主野生抚育在地规模达到30万亩以上,年实现社会产值9000万元以上。

  6.专利申请新增2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占15%以上,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达到60%以上;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R&D)占当年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0.15%。

  7.培育认定科技型企业。到“十二五”末,累计达到100家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5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建设创新型企业30家、省知识产权试点企业10家以上,研发高新技术产品15种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建成4—5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三、发展任务

  (一)加快关键与共性技术突破,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围绕重点产业技术升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力争在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

  1.新型材料产业。以“提高水电能源的转化效益,提高锂、铁、铝、硅、锰等资源的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为目标,研究锂盐的利用技术,以现有锂矿为基础,突破真空热还原工艺生产金属锂、丁基锂、溴化锂等下游产品产业化技术瓶颈,发展锂产业;加大磁性材料系列产品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生产汽车电机用高品质永磁产品,打造成我国西部重要的磁性材料生产基地;大力引进电子材料先进生产工艺及设备,结合区域特点,适时开展工艺技术改进研究,提升产品质量与效益,建设重要的电子材料生产基地;研究硅的利用技术,重点加强硅系列复合合金材料生产中工艺控制、关键设备及浮选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快硅复合合金材料产业升级;大力开发国防、民用晶体新材料,以利用生产氯酸钠化工废氢气为基础,自主研究与引进关键技术相结合,建设以开发大规格晶体新材料为主的产业化生产基地。

  2.冶金化工产业。加强电解铝、电解锰、冶炼工业硅和化工工业硅、化工生产氯酸钠等先进工艺技术、关键设备的引进与应用,提高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3.有色金属产业。加强矿山采掘技术、低品位矿的采选技术、多金属矿综合利用、湿法冶金工艺等研发,提高资源的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提高综合效益。

  4.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大力开发低碳清洁能源技术,加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资源的调查、评估、研究,提出建设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目标、方向与途径,积极开展新能源的利用技术研究,建设省或国家级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示范基地;引进推广太阳能光热、太阳能房、风能利用、风光一体化、生物质能、节能建筑等技术,提高新能源利用率;支持水电工业企业引进先进发电设备、节能新材料等加强技改,提高水电开发电力输配技术水平,实现电力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输配,提高水电能源区域优化配置能力。

  (二)加快发展特色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引进高新技术并进行二次创新,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1.生物医药产业。加强药用生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重点开发以道地中藏药材(大黄、党参、秦艽、红毛五加、川贝母等)为原料的饮片、中间提取物、成药等系列产品,提高附加值;开展藏羌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对传统名优藏羌药进行药理性质研究、剂型改进、新药开发及标准制定,加速中藏羌医药产业发展。

  2.生物产品(保健食品、饮品、化妆品等)产业。加强动植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重点开发以畜产品及副产物、特色水果、山野菜、野山菌、药食两用植物等为原料的保健食品、饮品、果酒、化妆品等系列产品。结合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加强基地建设,开展原材料前处理、生化活性成分提取分离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高值化终端产品的开发,发展生物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旅游产品产业。突出区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加大对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民族服饰、藏羌首饰、民族手工艺品、旅游食品的研发力度,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扶持、引进旅游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旅游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旅游产品加工业,扩大民间工艺品生产规模,实现旅游产品系列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三)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围绕特色农牧业产业,以培育农牧业特色品牌产品和农牧业支柱产业为重点,大力开展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研究和推广应用。

  1.加快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加快新品种引种选育、试验示范和配套技术研究,优化品种质量,不断扩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

  2.大力开展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在牧区重点实施提高天然草地生产能力、退化草地治理、草地和畜种改良、养殖技术、疫病防治等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组装配套现有牦牛、藏系绵羊养殖先进实用技术,优化畜种、畜群、生产规模、产品等结构,提高草原资源利用率,形成特色畜产品产业优势;在半农半牧区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有限的土地资源,推行种养结合,加强饲草、饲料和地方优良品种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引进优质生猪、肉牛、肉羊、禽兔等畜禽品种试验、示范与推广,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民发展特色畜产品标准化生产。

  3.大力实施道地中藏药材野生驯化试验研究及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围绕建设道地中藏药材产业基地,筛选用途广、开发价值大、市场前景好的药材品种进行野生驯化试验研究,针对虫草、川贝母等濒危药材和“三木药材”、红毛五加等大宗木本药材开展野生或人工抚育技术研究,加大重点道地药材品种的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加快道地中藏药材特有品种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认定,打造道地中藏药材产品知名品牌,全面提升道地中藏药材产业的综合效益。

  4.提高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依托资源优势,研究开发有机农畜产品。大力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和种植养殖大户,建设特色水果、优质蔬菜、牦牛肉奶、藏系绵羊等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推进农畜产品加工生产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原料供应基地化、产品生产系列化,打造农畜产品地方特色品牌,提高附加值。

  5.强化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围绕特色效益农牧业的产业需求,以农畜产品生产和开发为主线,熟化核心技术,组装集成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延伸产业链,以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为载体,开展核心技术集成示范,实施科技推广示范工程,提高农村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农牧民对实用技术的吸纳能力。 

  (四)加快科技服务,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引进、吸收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加大在景区规划与建设、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力度,提升景区的管理和经营水平。围绕自然生态和特色文化两大主线,强化跨区域合作和科技成果转移交流对接,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努力把我州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瞄准国际国内旅游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旅游发展规律,加快转变旅游发展理念,改变旅游营销方式,整合全州优势资源,深度挖掘特色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全面对接客源,撬动旅游市场,着力打造“阿坝全域旅游景区”新品牌,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进程。

  (五)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重点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科技服务,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干旱河谷治理、草地退化治理、生态与环境监测、湿地保护与恢复、天然林保护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应用。

  2.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发展环保产业。开展节能节水、清洁能源、余热余压利用、降低原材料消耗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推广脱硫、污水处理等高新技术,对工业生产与生活排污、大气污染、地表水体污染进行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加强“三废”综合利用,提高清洁生产能力,发展环保产业。

  (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建设水平和质量

  重点增强交通、水利、通讯、城镇配套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建设水平和质量。以提供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科技服务为核心,引进先进设计、地质勘测与环境评价、建设施工先进工艺、安全防患、险要和脆弱地质治理、环境绿化(美化)以及建设、运营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研究适合高原高寒建设的相关配套技术,开发建设、管护、安全与应急保障技术,强化技术集成与广泛推广应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向节能、环保和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加强现代城镇区域规划关键技术及动态监控技术引进应用,开发城市数字一体化管理技术,逐步建立城市高效、多功能、一体化综合管理技术体系,发展城市生态人居环境和绿色建筑。

  (七)加快社会领域科技进步,形成多元化科技发展格局

  加强矿山生产事故、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和自然灾害(以气象、地质、地震灾害为重点)及生物安全等监测、预警、预防、应急救援技术的引进推广应用,增强应急救护综合能力,完善公共安全技术体系建设。开展以大骨节病为主的地方病及高原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和重大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预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开发和应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远程教育技术、现代广播电视技术、城市交通及信息管理技术,努力形成以科学技术为引导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管理体系、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现代信息传媒体系。

  (八)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围绕重点产业、行业发展,依托重点龙头企业和重大资源管理服务机构,建立以产学研结合为取向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即:建成一批以磁材、锂盐、晶体新材料、特色畜产品、优质葡萄酒、中藏医药等产业和九寨沟、黄龙等旅游景区为重点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二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和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依托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省级现代畜牧业试点建设,建立以先进实用技术组装配套为取向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即:重点建成以汶川水磨、三江为基地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红原安曲、龙壤为基地的现代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以中心、园区为平台,推进科技资源整合、技术交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九)大力加强科技服务能力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和全民科技素质

  结合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深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以改善科技服务基础条件和手段、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培养壮大科技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等为主的科技服务能力建设。

  1.进一步强化州、县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政务管理、服务职能,改善办公条件,配强队伍,提高服务能力。

  2.努力搭建州科技交流中心平台,加强科研机构和各行业技术推广单位的基础条件建设,改善科技研发、科技示范、技术推广、科技培训等基础条件,提高服务能力。

  3.加大科普基地建设力度,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建成州科技馆1个、县科普基地13个,配置现代化科普宣传直通车14辆(台套),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4.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制度。一要完善重大科技决策议事程序,形成规范的咨询和决策机制;二要确立科技政策在公共政策中的基础地位,形成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协调互动的政策体系,建立部门之间统筹配置科技资源的协调机制;三要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和鼓励创新的原则,改革科技评审和评价制度;四要按照公开、公正、科学规范、精简高效的原则,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

  5.培养壮大科技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切实构建人才成长文化环境,抓紧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服务人才队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科技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提高领导干部对现代科技工作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建立由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企业共同组成的科技创新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科技创新工作重大任务、措施等。

  (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一要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全面落实国家、省有关科技投入刚性政策,保证科技经费的投入幅度明显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幅度。在“十二五”时期,州本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计划年预算投入达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3.5%,县达到2%以上;二要加强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创新,推行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考核,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三要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建立起能有效运作的科技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政策体系,鼓励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鼓励行业组织及个人等全社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同时,逐步增加“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科技型企业创业风险投资资金”投入,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新技术引进、新工艺研发、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技术创新活动和产业开发。

  (三)优化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提升科技创新活力

  围绕建成“一强一地两区”目标,创建良好的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环境。重点落实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科技进步、中小企业发展、人才、财政扶持和金融扶持等政策,严格执行科技进步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科技进步奖励制度,落实好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

  (四)搭建互动平台,培育科技创新主体

  建立有效机制,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之间多种形式的联合,促进知识流动、人才培养、科技资源的共享,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积极构建以市场为基础、以大项目、大工程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互动的技术研发与开放集成创新平台。针对主导和支柱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关键共性技术,组织重点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合攻关和示范推广,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平台,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切实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大力支持对产业有扩散带动作用的重点企业以多种形式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提高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努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鼓励内外资企业在州内设立研发中心,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突破技术壁垒的研发活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扶持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进步,建立起一套以技术指导、交流、交易、咨询和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系统,提升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打造知名品牌

  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技管理全过程,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主要衡量指标。鼓励、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开展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研发与应用,大力扶持拥有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技术标准等无形财产权的项目或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强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推动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促进标准制定与研发、设计、制造等紧密结合,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和实效性,构建产业发展技术标准体系。引导产学研各方面共同推进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及优先采用,打造优势特色、支柱产业知名品牌,推动产业发展升级。

  (六)加快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科技竞争力

  大力培养、引进急需紧缺的创新性人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修订和完善落实培育、引进和激励科技人才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着力加强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激活现有人才队伍,提升科技竞争力。进一步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科技人才流动通道,为产学研联合培养科技人才提供保障,有计划地选送一批科技人才到州外高校和知名企业进修学习,促进科技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互动融合,用好用活现有人才。加强科技人才和科技项目双边、多边交流与合作,加快提高人才素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引进智力、先进技术及科技管理经验。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引进计划,营造良好的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为培养、吸引科技人才提供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服务。

  (七)加强科学普及,营造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完善科普联系会议制度,发挥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业等各方面的优势,营造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的社会氛围。加强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的科普工作,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科技知识普及面,增强全社会科技意识,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阿坝州“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是我州科技事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蓝本。我们坚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鼓舞下,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州各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必将实现我州“十二五”科技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全州科技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